王世杰(1891年3月10日-1981年4月21日),字雪艇,崇阳县人。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先后获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现代评论》《自由中国》等杂志创办人。
王世杰早年留学英国和法国,1918年回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和系主任、教务长,南京国民政府法制局局长、湖北教育厅厅长等职。1928年主持武汉大学迁址珞珈山工作。1933年后担任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长等职。赴台湾后,曾任“总统府”秘书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王世杰严谨、清廉、谦逊,并主张自由主义思想。《曼彻斯特导报》称王世杰是“具有大才干而思想开明的自由派”。
1981年4月21日,王世杰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终年9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1年3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桥回头岭,字雪艇。
1903年,入武昌南路小学读书。
1907年,入湖北优级师范物理化学专科学校学习。
1910年,考入天津北洋京师大学堂采矿冶金科。
革命经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辍学南归,参加革命,任湖北都督府一等秘书。
1912年,受命组建国民党湖北支部,任组长,后在武昌创办《经济杂志》。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赴英国,进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
1917年,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后转入巴黎大学继续深造。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被旅欧同学会推为代表,往见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阻止其在合约上签字。
1920年,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任教于北大法律系,后任系主任。
1922年,与李大钊等人组织发起民权大同盟。
1924年,与胡适、陈源、徐志摩等人一同创办《现代评论》杂志。
1929年,任武汉大学首任校长。
1933年,卸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任教育部部长。
1938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
1939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
1943年,任中国友好访英团团长。
1945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外交部部长,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参加重庆谈判,在《双十协定》上签字。
晚年经历
1950年,任台湾“总统府”秘书长。
1962年,任“中央研究院”第四任院长。
1970年,任“南京总统府”资政。
人物逝世
1981年4月21日,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终年90岁。
家庭生活
王世杰的夫人是萧德华(音乐家萧友梅之妹)。两人的女儿王秋华曾表示,5岁至8岁时,她随父母住在武汉大学著名的十八栋(当时的教授楼,曾住有一批知名教授),在武大附小读书。王世杰对子女要求严格,长子王纪武考学失利,按成绩只能以旁听生身份在中央大学读书。时任中大校长罗家伦是王世杰的下级,又曾是他北京大学时的学生,有人提议他为儿子说一下情,但王世杰坚决不允。
此外,王世杰还有女儿名叫王雪华,以及侄儿王德芳。
主要思想
王世杰认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道德与法律的界限不清,凡是道德思想载于经义但未列入法典或者法典有规定但与经义不符合的,经义的效力往往等于或高于法律;法律与习惯的界限不清,法律符合习惯的很多,法律未规定的钱债、田土、户婚等大都适用习惯;司法官权限大,一方面可按法律以外的经义判案,另一方面又可比照律文科罪(科比);同时,律外有例,例的效力往往高于律文。律文的规定,即使在当时也往往并不都是现行法。因此,他从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角度出发,认为非引进外国资产阶级法律不可。
王世杰严谨、清廉、谦逊,并主张自由主义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媒体对他普遍看好。《曼彻斯特导报》称王世杰是“具有大才干而思想开明的自由派”。《泰晤士报》也认为,自由派分子在中国国民党里的优越地位明显增强了。
主要成就
创办杂志
1922年,王世杰与李大钊等人组织发起民权大同盟。次年,又与石瑛等人发起组织《现代评论》社。《现代评论》以王世杰为首,几乎囊括了当时的著名学者,尤以北京大学的陶希圣、周鲠生、石瑛、王星拱、皮宗石、丁西林等40余位教授为骨干。因他们大都住在吉祥胡同,故被称为“吉祥派”。《现代评论》所撰文章明快锋利,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宣扬民主科学思想、针砭时弊、倡导新政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后来,周建人、林语堂、吴稚晖、胡适、郁达夫、沈从文、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都为《现代评论》撰稿。
王世杰重视学术研究,推动创办学术期刊,他认为学术期刊可以看作一国文化的质量测验器。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国立武汉大学文史哲季刊》《国立武汉大学理科季刊》同时创刊,王世杰亲撰《创刊弁言》,并指出,同人之意,颇冀诸刊出版以后,不但本校同人能利用其篇幅以为相互讲学之资,即校外学者亦不惜以其学术文字,惠此诸刊,使成为全学术界之公共刊物。武汉大学的系列学术期刊创办较早,思想开明,在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1950年,雷震邀请了胡适、王世杰、杭立武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创办了《自由中国》。
制订法规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王世杰被任命为首任立法委员。同时担任法制局长,兼任海口国际仲裁所裁判官。任期中,国民政府颁布的众多法规,大多是王世杰主持制订的。如当时被称之为“六法”的《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物权法》《债权法》和《亲属继承法》,都是王世杰邀集专家学者们草拟和修订的。
发表论文
《法律与命令》(《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第1卷第2号,1930年6月)
《职业代表主义与经济立法》(《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第1卷第4号,1930年10月)
注:仅展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比较宪法》(上海市:商务印书馆1927年初版,后多次增版)
《现代政治思潮》(萨孟武著,王世杰校,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刑法详解》(王世杰、王宠惠编,南京法制局印行,1931年版)
《移民问题》(张梁任、王世杰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此外,王世杰还有专著或与他人合著的《宪法论理》《代议政治》《中国不平等条约之废除》《女子参政之研究》《中国奴婢制度》等重要法学著作。
校园建设
1929年5月,王世杰在武汉大学就职演讲曾描述他的大学梦想:武汉大学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上任之后,他奔走于珞珈山新校址的圈定和新校舍的建设中。1932年5月26日,武汉大学举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礼。在王世杰担任校长时期,武汉大学不仅是在新校舍建设方面成效卓著,而且在延揽优秀师资、提高教学水平、培育优良校风、添置图书仪器设备、增加办学收入等方面,均是硕果累累,学校的综合实力迅速增强,社会声誉也大大提高。
此外,他生前明确表示将珍藏的70余件名人字画捐赠武汉大学,包括萧衍,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朱熹,元代黄公望,明代唐伯虎、文徵明、王守仁等名家手笔。
回馈家乡
1925年,崇阳县3个月未下一场雨,颗粒无收,是历史上罕见的饥荒之年。王世杰找同学借了一笔钱,请父亲买回两船大米、三船大豆,共计3万余斤,到家乡赈灾。
1985年,王世杰的侄儿王德芳遵照他的遗愿,寄款为乡亲们修建水井,水井修建在王世杰故居后约50米处,名曰“敦睦饮水井”。
1997年,雪艇图书馆在崇阳县城第三小学旁落成。这是王雪华和王秋华两位女士,根据父亲王世杰遗愿,捐资400万元修建的。该馆由建筑师王秋华选址、设计、招标。馆高4层,馆内装有红外线防盗装置、冷暖空调、计算机管理系统。馆中还设有雪艇纪念室,陈列王世杰先生著作和他所收藏的珍贵图书字画。
后世纪念
武汉大学纪念王世杰
2003年,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王世杰塑像在樱顶揭幕。此外,后人在武汉大学设立“王世杰奖学金”。
崇阳县纪念王世杰
2014年,王世杰故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崇阳县成立了王世杰故居保护中心,聘请湖北省专业单位编制了《王世杰故居文物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将故居按照AAA级景区打造。同年,经多方筹资,由湖北省恒卫园林仿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按照《王世杰故居·老屋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按原状修复一进二重祖屋。
人物评价
王雪艇先生有精博的学问,高尚的道德,与宏毅的能力,他来做我们学校的校长,我们的学校必定有一日千里的发展。(武汉大学第二任校长王星拱 评)
真正实现李四光先生的理想而创立本校规模的,则是第一任校长王世杰先生。……我们继任的人,至今大部犹可说是萧规曹随。他对本校创建的伟大功绩,真是不可磨灭的。(国立武汉大学第三任校长周鲠生 评)
参考资料
关于将王世杰故居申报为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提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2024-02-28
27 王世杰: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武汉大学出版社.2025-10-13
王世杰.武汉大学法学院.2025-10-13
王世杰:那位曾经的部长.中国青年报.2025-10-13
王世杰.武汉数字方志馆.2025-10-13
武大首任校长王世杰之女:武大是父亲一生得意之笔.长江网.2025-10-13
王世杰二三事.北京大学新闻网.2025-10-13
武大首任校长王世杰故居成研学游景点.荆楚网.2025-10-13
胡适与蒋介石.中国新闻网.2025-10-13